原文:《淺談it需求管理問題及應對措施》

需求管理過程中的問題:


1、部分人員認為需求管理流程越快越好,需求直接提交給開發部門,缺少對需求的控制管理;


2、需求提交方式多樣,有很多口頭或郵件交流內容,存在需求過于簡間、描述不清等問題,后續需求管理代價較大;


3、需求提出時,不夠細化或不夠完全,沒有考慮整體性和關聯性需求;有些需求只適用于個別分支機構;需求上存在理解差異,待功能交付后,用戶提出所見非所求,造成需求、BUG爭論不休,需求變更及BUT修復頻繁,影響系統穩定并造成成本消耗;


4、沒有劃定需求的優先級,需求進度難以控制,過多的爭論造成了臨時事務增多,對于需求開發的支持滯后,項目整體進展緩慢,客戶滿意度較低;


5、需求提出后,經過一段時間的開發,后續無人跟蹤;


6、需求提出者支持一項對系統并不合理的需求;


7、需求反饋速度較慢,用戶希望及時了解需求開發進度。



需求管理應對措施:


1、建立需求管理制度


IT部門、業務部門以及上級管理部門制定出一套可以嚴格執行的需求管理體系規范。


向領導層闡述需求管理體系規范的目的:確保業務系統轉換及生產環境穩定,最大限度地滿足公司正常業務的開展;穩定滿足業務流程、規則的變更。按流程推進后,可以提高需求質量、系統開發質量,達到保證系統穩定開發的目的。因為需求本身質量都得以提升,日常爭論降低,分析、開發效率都得到提高。


需求管理體系的形成需要配備相應的工具,對于需求的計劃跟蹤、需求評審、需求質量控制進行有效的監控。需求加強人員的培訓,熟悉相應的工具;需要增加若干審批環節,增加管理資金投入。


需求管理體系的形成會造成各環節流程變動,對于以往習慣造成影響,這就需要整個團隊的適應,需要各部門群策群力,才能將制度落到實處。


2、需求接收


需求文檔提供及分析文檔形成也涉及了文檔命題支持過程活動可視化,使得復雜的智力密集的支持過程活動得到有效控制。在開發前期形成雙方認可的文檔是減少功能交付后爭議的有效辦法。


3、需求評估


在需求文檔提交到需求管理崗后,需求管理崗會同專家小組對于需求進行可行性分析,在評審過程中可能出現理解的差異需求進行檢查,最終形成是否通過該項需求的決定,并對后續需求提交、分析的質量提出指導意見。評估后,形成評估文檔,記錄評估意見入庫。該部分一般要求有上級領導參與決策。涉及領導命題、投資命題、文檔命題。


4、開發計劃定制及跟蹤


在需求經過多方確認后,可根據現有開發團隊的人力結合需求的優先級確定需求開發計劃,并將計劃登記入需求跟蹤表,需求過程進行統一跟蹤,各部門均可獲取當前需求的進展狀態。如果對于計劃有調整需求,需要有明確的審批機制,評估調整計劃對于項目的整體進度的影響,經過相關人員協調一致后,給予調整。涉及團隊命題、效果命題、成熟度命題。


5、需求開發及發布過程


需求開發階段,需要在設計文檔、測試文檔提供方面進行加強,提高需求開發的整體質量。需求提交納入配置管理庫,由專人進行版本的更新,在更新時檢查對應文檔的提供情況。涉及團隊命題、效果命題、成熟度命題。


6、過程持續改進及團隊培訓


需要仔細地進行過程設計來減輕甚至消除軟件支持過程認知障礙并提高群體認知活動的效力和效率。新流程的形成必然存在一定的瑕疵,因此在流程推進過程中需要不斷總結,消除新流程推進過程中的問題,使各部門消除推進新流程的顧慮,體現新流程的價值。